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当前位置是: > 族史资料 > 四世指挥 苦涩家史

四世指挥 苦涩家史

编辑:家族联谊会 时间:2017-10-12 点击:

四世指挥  苦涩家史

——三槐王氏懋公支系懋公等四代先祖创业经历简述

 

  按历代先祖传说和家谱资料所载:我支系迁入贵州毕邑始祖王懋公系元末明初人,祖籍江南江宁府句容县朱家巷(现江苏省句容市朱家巷)。明太祖兴兵伐元,吾祖懋公同常付胡陈赵高吴乔朱鲁等为指挥将领,协佐洪武主有功于朝,受爵【明王朝建立后,仍然沿袭历朝的封爵制度,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公、侯是高级别,数量少,所以在许多史料上均罗立出被封者,伯、子、男位受封者一般于史料上就未作详细记载】于江南江宁府,定居句容县朱家巷桑梓庵【据琏祖墓原序:鼻祖懋公职使指挥籍住江南江宁府句容县桑梓庵朱家巷缘洪武十四年王祎吴云被屈奉调南征协付沐以报效督步骑而献功初平曲靖继下乌撒连克七星关战通毕节取胜芒部捷奏军还分守毕邑叨朝廷序功赠威德将军赐以丹书子孙世袭传及四世我祖琏公徙居县北卜葬木新地脉钟灵子孙繁荣昌盛天启二年陡安酋作叛祖辈奔逃星散各方或居沪洲或迁毕邑或散入滇南遂将丹书遗失故冢犹存但昔日勒碑刊铭代远年湮字迹蒙糊于是聚集族众刻立碑记以作万古佳城永垂不朽是为序耳】。

  洪武十四(1381)年农历九月。明廷组织调北征南,懋公奉命率部【据部分老谱所载:“鼻祖王懋公,起赠封威德将军,定远侯部下从征之将,其部部分将士姓名并列于后。岳俊卿(系湖广黄州府祈州黄梅县新城乡人氏。武勇过人,充旗手卫力士)、许凤鸣(伍在营食粮差操不缺,后拔守毕节卫左所百户)、袁仁仲(长乐乡人氏,力敌万人,系旗鼓卫力士)、黄钧用(永福乡人氏)、戚伏一(太平乡人氏)、王名三(镇陵乡人氏)、项华三(镇陵乡人氏)、利  贡(原籍云南杨村所军毕节藐法贫官事,充解百户食粮差不缺)、朱法英(新城乡人氏)、纪宗信(凤原乡人氏)、徐秀三(湖广德化乡人氏)、李祖三(湖广永福乡人氏)、申亨四(湖广德华乡人氏)、蔡  住(济县太平乡人氏)、徐阿小(原籍浙江湖州府长兴县长乐乡人氏)、廖名一(永福乡人氏)、梅正兴(长乐乡人氏)、彭隆五(凤原乡人氏)、詹元一(永农乡人氏)、马德高(黄梅县人氏)、黄  大(黄梅县人氏)、陈宗一(永福乡人氏)、付宗三(新城乡人氏)、施里兴(原籍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三都人氏)、王大孙(归安县十五都人氏)、胡伏一(新城乡人氏)、许阿保(新城乡人氏)、吕受四(新城乡人氏)、罗朝一(长乐乡人氏)、保伏叁(新城乡人氏)、王名四(原籍直棣安庆府太湖县永福乡人氏)、毛隆三(凤原乡人氏)、龚仁九(新城乡人氏)、郎神保(原籍直棣太平乡当涂县在城住人氏)、彭友谅(永福乡人氏)、燕  毛(上得乡人氏)、许官伏(上得乡人氏)、余胜七(新城乡人氏)、张俊名(新城乡人氏)、邓隆六(长乐乡人氏)、汪胜三(永乐乡人氏)、陈元生(原籍福州人氏)、柳贵和(长乐乡人氏)、殺马里(长乐乡人氏)、桃何徐(原籍浙江人氏)。以上四十余名皆能征惯战之士,在我祖懋公部下多立奇功。”】跟随付友德元帅进行征南,参加了白石江等征讨云南、贵州的各处战斗。洪武十六(1383)年七月,征南军队平定乌撒叛乱后,由于军队补给困难,就奉命班师回朝。懋公随大军回到江宁。

  洪武二十一(1388)年八月,麓川(德宏)土司叛乱,乌撒(威宁)土司响应。沐英向朝廷告急。付友德、兰玉再度奉命率领明军经永宁(叙永)、毕节南下,攻占七星关,和沐英军队在乌撒(威宁)会师,南北夹击。懋祖又率部随大军一同南征。平定叛乱后,朝廷序功封懋公“威德将军”【按明朝时期职官志资料表明:一般从五品以上武职(副千户所以上)可称将军,像“ΔΔ将军”是一种散官称谓,它并非是一具体的官职,这种散官官阶有挂印的,也有未挂印的,甚至还有千户所或副千户所兼ΔΔ将军的(像兼职这种将军的级别实际只相当于六品了)】,驻军毕节,并被任命为毕节卫ΔΔ指挥,即毕节卫属一指挥【据明朝职官体制和毕节卫志记载,明朝前中期毕节卫指挥使下还有掌印的、管屯的、管操的、以及巡捕和镇抚等各指挥。本支系始迁祖懋公便是其中一指挥,且据相关情况表明极有可能就是管军事操炼的指挥】,同时赐丹书铁券【《楚汉春秋》(西汉陆贾著,其书已佚,《困学纪闻》十二引《楚汉春秋》:“高帝初封侯者,皆赐丹书铁券”),《汉书·高帝纪》则称“丹书铁契”,应是同一物件的不同叫法。当时的铭文为“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自汉后,“丹书铁券”历代相传,几乎每朝每代都有。“铁券”最初于券面阴刻,然后用丹砂填之,故称“丹书铁契”。梁时以银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也称“铁券”为“金书铁券”。】,许子孙世袭【据广东省档案馆明代资料显示:明代功臣一般封爵公、侯、伯位者皆赐铁券。铁券形制如同瓦状,分为七个等级,公为二等,侯为三等,伯为二等,大小尺寸随着等级差别各有不同。铁券外面雕刻该人的履历蒙恩的次数,对其功绩有详尽的记载,里面刻有免罪减禄的次数,用来提醒防备再犯过错,每个字都用金子镶嵌。每副铁券各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颁给功臣,右半收藏内廷府库,有事就将铁券左右勘合,以作为凭据。又据毕节卫志记载:“明赏功大典大者封公侯伯小者授以世官世官凡九等曰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所镇抚皆世袭罔替一卫世官至明末多至数千百人”……】。

  由此懋公便正式以军籍户【明朝军民分籍制度:明朝军民分籍,即把老百姓分为两种。一种是“军”:每家世世代代要有一个人当兵或军官。另一种是“民”:世世代代均免除兵役(除非是志愿投军的)。政府的户籍,因此也有两套,一套是军户,一套是民户。这是朱元璋所首创的奇特制度。综合了汉的屯田,唐的府兵,与宋的尺籍。他以制定此种军民分籍制度而自豪,曰:“朕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落藉于贵州毕邑,居住城内杨家街钟鼓楼(也有记说为毕节城内钟鼓楼基址堂的)。

  懋公落籍毕邑后,一方面无家业基础,加之人生地不熟,又是履军职,与当地居民交往不多,所以家业难就,居无私宅;另一方面忠于职守,军务至上,无暇操建家业。因此,直至人过中年才与陈氏祖母【亦有记载(1379.1.2-1449.2.1),据说是四川黑龙滩生长人氏】婚配成家,晚年方生定乾、定坤二公,以致懋公寿终【约于十五世纪初(明仁宗初期,亦有记载为公元1424年6月初一的)在毕节城钟鼓楼住宅身故】时定乾、定坤二公还甚幼小,难为陈氏祖母独身持家育子,历尽艰辛。最终虽然使其长子定乾公受享皇恩承袭指挥之职,可次子定坤公却因家境不好,生计难保,流离失散入黔(其后裔等情况迄今不知其详)。同时,由于懋公辞世时定乾公尚为幼小,因此对懋公上源等家世家史情况就不为知晓,就是一些大概情况亦是由陈氏祖母传述以告,以致后来的族人对懋公父辈、祖父辈等情况根本没有什么流传。

  定乾公【于十五世纪初(明成祖或仁宗时期,亦有记载为出生于公元1414年5月初二的)出生于毕节杨家街,荫袭指挥一职。后约于十五世纪末(明弘治末期,亦有记载为卒于公元1494年四月初九的)在毕节城钟鼓楼住宅病故】虽然受享皇恩承袭指挥之职,但是由于幼小丧父,既无家业条件,也无入职基础,加之所履是军职,因此虽身为指挥,仍然家业薄弱,为官难风光,故又重蹈父辈旧辙,人过中年才与徐氏祖母【亦有记载(1435.1.4-1488.),据说是贵阳青安坡生长人氏】婚配成家,晚年方生成美公。

  成美公【约于十五世纪中(明宪宗初期,亦有说是出生于公元1470年四月初二的)出生于毕节钟鼓楼,荫袭指挥一职。约于十六世纪初(明嘉靖末期,亦有说是卒于公元1552年的)在毕节钟鼓楼住宅病故】成人承袭指挥之职后,明王朝已历经兴盛而逐步走向衰败,地方时局动荡不安,官方阵营摇摇欲坠【如: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苗民赤水城,四川都指挥张祥来征不克而死,毕节震惧。不久,水西叛酋普奴率众来攻城,城内军民加强城防、奋勇抗敌,拒敌三月,方使毕节城得以保全;1527年,陇慰家奴沙保纠集陇寿陇政旧部叛乱,乌撒、乌蒙、东川等地土司遥相呼应,配合叛乱。1528年,普奴之乱,攻毕节关厢,致使毕节兵备副使王浚、参议杨仪、签事龚亨、都指挥李宗佑等许以官印,恐祸及己,乃致动王师。1530年,芒部、乌撒苗民陇革等起义,攻劫毕节屯堡,大肆杀掠士民。……】。因此,无论是建家立业还是为官履职都极为困惑,所以仍然是家境平平,官场不显。与孙氏【亦有记载(1536.4.9-1618.10.5),毕节牛场孙家院子生长人氏】祖母结婚后,相继生下云、慕、琏、荣四公,除琏公承袭指挥之职外,其余三公均失散无考。

  到了琏公【约于十六世纪初(明正德初期,亦有说是出生于公元1506年3月初八的)出生于毕节钟鼓楼,后于1589(已丑)年正月初四日子时在镇雄小坪坝病故,墓葬小坪坝】袭职之后,明王朝发展至嘉靖时期,已历时近两百年,朝政基本走入衰败,许多忠臣义士的计谋始终得不到朝廷的吸纳,国家得不到很好治理,民众起义事件此起彼伏。琏公参与执政下的毕节地方,地处几省边界,属贵川藩篱,又是多种民族杂居,地方民族矛盾突出,争端频繁。于是,琏公面对地方政局的重重危机和困难,便产生弃官为民,解甲归田思想。加之由于几代祖人落居毕邑以来,在毕节以北的小坪坝一带(属于毕节卫辖区)置有一定田产。所以约于十六世纪中前期便自动弃官为民,解甲归田,移居镇雄泼机小坪坝。

  琏公卜居小坪坝后,虽然脱离了官场困境,但是同样置身于一个地方土目叛乱不息、匪患猖獗、灾情频发的生存环境中,加之又需重新兴家立业,亦是困难重重,及为不易。琏公利用以前的微薄积蓄,通过勤耕苦作,所创家境尚算殷实,并且将家业田产逐步扩展到了李官营、瓜娃等地。琏公与赵氏【亦有记载(1506.2.14-1578.1.17),镇雄泼机大田老包生长人氏】祖母结婚后,生下在周、在秋和在用三公。在周、在秋二公相继成家立业后,面对的处境是官府要抓丁、盗匪要牵(即对主要当家人实行绑架后,以人质要挟,强迫交出钱财)毛子,再加之本家初来乍到,势单力薄,处处危机四伏,极难安身。因此在周、在秋二公经常置身藏匿生涯,最终连死于何故、墓葬何处均无人知晓。在用公见此境况,只好流亡他乡,侍奉着老母一起迁入曲靖(据说是东正街,经查证曲靖当时只有东门街)落业(其后裔情况迄今无考)。此外自琏公卜居小坪坝后,数十年一两代人的时间基本无力顾及回到毕节祭扫祖墓,以致后人对前三代先祖墓只知墓址,而不知墓状墓况,至今无考。

              (懋公支系家族联谊会整理  2017年季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