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当前位置是: > 族人时空 > 三槐枝叶茂 文化源流长

三槐枝叶茂 文化源流长

编辑:王万鹏 时间:2018-10-03 点击:

“三槐文化”即自开封三槐堂先祖王祜公手植三槐于庭起,所形成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既是大宋文化的精髓,也是不可缺失的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懋公支系家族联谊会于2018年9月22日在本支系家族联谊会活动室

进行了“关于三槐文化的学习研讨会”,主题领衔发言人王万鹏,以下便是他的发言,在此提供与大家共享。

 

三槐枝叶茂,文化源流长

——在三槐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王万鹏

二O一八年九月二十二日

 

根据联谊会的安排,要我就三槐文化发个言,实际上我对这方知之甚少,只能是抛砖引玉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家族文化,三槐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什么叫三槐文化?三槐文化是以王祜、王旦为代表的,忠、恕、仁、厚为核心,被三槐王氏世代相传,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为历代文人学士所称道的家族文化。它包括家风和政风两个方面的内容,是由很多人和事组成的。它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大宋历史,同时也影响了千百万三槐王氏周围的人。三槐文化既是一种家族文化,也是一种期许文化。也就是希望实现一种美好的理想的文化。它和习近平同志的中国梦有相通之处。

一,三槐文化的雏型

谈到三槐文化,自然要提到三槐王氏。自然要提到王祜。王祜,公元924年生,987年卒,得年63岁。是唐朝状元王彻之子。史书上说他“笃志词学,性倜傥而有俊气”。16岁便闻名于京师。赵匡胤一统天下之后,便委任为监察御史。相当于我们今天监察部的副部长。他“雄文直道,名垂海内”。舆论对他普遍看好。人们都希望他为宰相。宋太祖赵匡胤听说山东太守符彦卿要谋反,为解除心腹之患,派王祜去镇守大名,并说,大名是你的故乡,那个地方比较富饶,并许他见机行事的权力。又许他事成之后任他为相。王祜到了山东,经明察暗访,发现符彦卿对朝庭非常忠诚,只是几个家奴仗势为非作歹。在严惩家奴之后,向太祖复命,说符彦卿并无谋反之心,并以百口之家的性命担保。太祖听了心里很不高兴。符彦卿的性命保住了,王祜被却被贬官了。不但没有当成宰相,反而被贬为华州行军司马。(地方军事统帅的主要佐属)。王文祜临行前,在自己的庭院栽了三棵槐树。并说,我的后世必有为三公者。三公,周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太师、太傅、太保。一说是司马、司徒、司空。种植三槐并非王祜首创,周朝宫庭外就种有三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先要面槐而立。为此周代以至宋代,三槐代指三公。

王祜的这种期许并非是豪无依据的空想。他看到次子王旦很有才华和能力,对王旦很器重说“此儿当为公相”  , 同朝为官的钱若水很能鉴别人才,见到王旦说“真宰相器也”    。三十年后王旦果然当了宰相。在真宗时期任职十八年,为相十二年。由于王祜手植三槐,以后这支王姓就以三槐堂为堂号。

王祜的义举,体现了他不畏权势,不贪图富贵,不落井下石的坦荡胸怀,体现了一个士大夫的高尚的政治操守。为三槐文化奠定了基础。

三槐文化有很多被人称道的政风家风。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吉林省军区司今员,岳惠来为《王氏宝典》作的序中就说“三槐文化贵而不骄,富而知俭,俭以养德,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持家美德”。司马光称三槐王氏名人很有政治智慧,为官清廉。岳飞对王旦及他儿子王素,孙子王巩大为称赞。说他们的文章气节为人称道。宋朝的乔行简称三槐王氏忠贞扶日月,高谊恰云天。廉明勤谨,清慎节俭。文天祥称三槐王氏道德鸣于一世。苏东坡在《三槐堂铭》称王祜、王旦、王巩雄才直气,忠信仁厚。还有很多很高的评价,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   三槐文化的发展

三槐文化发展的代表人物是王旦。王旦(957一1017)。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任同知枢密院(枢密院的辅佐官员),次年任参知政事,(副宰相),1006年任中枢门下平章事。(宰相)。真宗在位二十年,王旦辅佐了十八年,任宰相十二年。王旦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位高权重,但他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也为三槐王氏的家风形成了榜样。据《宋史列传》第二十八卷记载,初,旦为中枢舍人,家贫,向昆弟借钱并带利息,到期没有钱还,就用白己的马来偿还。后来王质看到了书上的记载,很为感动,于是召集子孙,告诉他们说这就是我们的家风,你们千万不能忘记。

举贤任能,不树私恩。王旦推荐人才,从来持谨慎态度。又不图被推荐者报答,平时注意观察,发现人才后,先找他谈话,询问他们对朝庭利弊的看法,有的还让他们写成文字从中选出优秀的,暗中把名字记下来,到了需要提拔官员的时候,就送上三、四个人的名字由皇帝来定夺。王旦推荐人,很少有人知道内情,直到史官修撰《真宗实录》时,才知道大部分官员是通过王旦推荐提拔的。王旦死后,冦准任了宰相,向真宗謝恩,真宗告诉他是王旦推荐他做了宰相的,冦准听了很后很感动,自愧不如王旦。因为冦准和王旦政见不和,两人的感情有矛盾。

不谋私权,主动避嫌。当王旦被任命为同判吏部部流内铨(负责审查官员的官员)时,恰逢其岳父赵昌言为副宰相,翁婿属上下级关系,王旦主动避嫌,坚辞不受,后改为礼部郎中。(有职无权,属于五品)王旦任宰相后,为了避嫌,主动提出让步步高升的弟弟王旭不再担任要职,真宗起初不同意,在王旦的一再要求下,才不得不让王旭改任为有职无权的南曹通判。

清政廉洁,值得后世学习。王旦为官清廉,生活俭朴。他培养的这种家风对三槐王氏的后人有极大的影响。他的家中被服用具务求俭朴,不尚奢华,家人想用绸子把常用的毡垫包起来,他坚决反对,他的弟弟王旭看中了一条玉带,拿回家给王旦看,王旦让弟弟把玉带系在身上,问王旭好看吗,王旭说玉带系在我的身上,我怎么看得出来好坏?王旦说系这么贵重的东西,自已却看不见,只能给别人看,这不是自讨苦吃吗?王旭只好将玉带退了。王旦不买田,不置宅。常说“子孙各当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不义”。王旦在遗书中告戒子弟“我家盛名满德,当勿俭朴,保守门风,不得事于奢侈,勿以厚葬,勿以金玉置柩中。

王旦不但身体力行,还为后世留下了《文正遗训》,文中说“为臣必忠,为子必孝,为兄必爱,为弟必敬,为妻必顺。毋寻私以伤和气,毋因私以绝恩义,毋惹闲以扰门庭,毋耽曲乐以乱德性。”给后人留下了“五为四毋要求。同时告戒子孙,。男女婚女嫁自有常礼,与其择富,不如求贤。还说“子孙入士须廉明忠孝”。

《宋史》王旦传记载,王旦得了重病,真宗亲自为他和药,还用稀饭赐与王旦,派内侍三两天去看望一次。真宗赐王旦白金五千两,王旦坚辞不要。临终前上奏皇帝,“益惧多藏,况无所用,见欲散之。以息咎殃”。真宗感叹流泪,亲自到王旦家看望。还未进门,王旦也死。真宗到灵活堂大哭,废朝三日。赠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仁宗即位后下诏王旦配享真宗庙庭。到修坟立碑的时候,仁宗亲自撰写“全德元老之碑。”

六个大字。三槐王氏祖先成就了一座中华文明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道德高峰,铸就了世人无比敬仰的精神典范。遗留下了足以使王氏宗亲和所有华夏同胞代代学习的做人范。            

   三,三槐文化的巩固和传承

王素(1007一1073),字仲义。王旦三子。王旦任宰相时,王素才十岁,踏上仕途时其父已辞世,所以不受避嫌的影响。仕途比较顺利。王素任职四十年,最出色的就是庆德年间任谏官,(规劝皇帝改正过失的官员)这时王素正值壮年,遇事沉着但又敢言。皇帝生了儿子,要大赏将士,百官进级,王素上书劝阻,帝听其言。王德用向仁宗进献了两个美女,王素直言劝阻,仁宗只好遣回二女。

王质(1001一1045)字子野。王旭长子。王质以祖上荫德补为太常寺补礼郎。(太常寺,五寺之一,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常寺补礼郎,属礼部所属官员,其职责是赞导礼义之事)。后来经过考试,成绩优秀,赐进士及第一。被荐为馆厂阁校勘。这实际上不是什么官,只是负责校对朝庭的文书文件的职员。之后为尚书祠员外郎,才是尚书府的副职。王质做官爱赠分明,景佑三(1036)年,范仲淹因上书吕夷简用人不当,而被冠以“荐以朋党,离间君臣”的罪名被贬饶州,当时朝庭正在查范仲淹死党,王质却独自置酒为范仲淹送行。事后有人问王质,难道你不怕受牵连吗?王质说,范仲淹乃贤士,我如果因此成为死党,那是我的荣幸。

王巩字定国,(1084一1144),号清虚居士。是三槐王氏中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和苏轼、苏辙是好朋友,苏东坡两次被贬,王巩都受到牵连。第一次是被贬广西宾西盐洒税。第二次于元佑年间因党派之争破刻在碑文中示众。1079年,苏东坡为王巩写《三槐堂铭》,将三槐王氏的传世家风概括为“忠、恕、仁、厚”四个字。忠指爱国敬业,恕指宽宏处世,仁指爱民为民,厚指厚德载物。这是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文明的典范。

王伦(1084一1144),字正道。王旦之弟王旭的玄孙。早年家贪,喜欢喝酒。但在金兵攻陷京城的情况下,能挺身而出,平息骚乱。微、钦二帝被俘,金方要求南宋派人北上谈判。这一去肯定是凶多吉少,性命难保的差事,别人恐怕是避之不及,王伦却“上书申志”。以三槐子孙的名义主动请缨。由此开始,王伦涉万死一生,往来虎口四次。最后严词拒绝金方的收买,威胁和利诱,慷慨就义。临行前仍衣冠整齐,向南跪拜向朝庭和王氏宗亲明志。        

四 三槐文对大宋劰影响

三槐王氏是当今王姓中最大的一支。在《中国家谱综合日录》中,冠以三槐堂号的家谱目录占家谱总数的40%左右,有人以此类推,三槐王氏人只目前有30QO多万。从王祜的百口之家,到今天的3000多万,似乎不符合人口发展的规律。之所以人口这么庞大,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王祜荫德,后世必昌。三槐确实枝叶繁茂。目前全国各地,乃至海外,都有三槐后裔在那里安家落户。其次是元未中原战乱,灾害不断,中原的三槐王氏为躲避灾荒,去了相稳定的山西谋生。在明初大移民中,首当其冲被遣返。同时来山西的王姓老乡离别时以大槐树为记,以至于把大槐树和三槐混为一谈。加入了三槐的行业。也有一此羡慕三槐堂的名气,本不是三槐堂的,也加入了三槐堂的行业。

三槐王氏是高门望族,有忠孝仁厚的文仪底蕴,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古今的戏剧中,三槐王氏的影响时隐时现。以宋代历史为主的戏剧中的丞相王延龄,就有王旦的影子。清代的《四库全书》记载三槐王氏史迹的有85条92处。洋细记载清虚堂的共72条101处,记载王祜的有481条902处,记载王素的903条1086处,记载王巩的308条479处。由此可见,三槐王氏的影响有多大,有多深。

现在來谈谈三槐文化对大宋的影响。赵宋王朝以文德治国,推行重文抑武的政策,三槐文化和大宋文化相勿合,产生共鸣。总结两宋王朝320年的历史,三槐文化的存在和影响是深远的。三槐文化是由很多人和事组成的,其核心的价值和政治影响是生动的,具体的。下面我就举一些例子来证明。王言任滑州(今河南浚县)黎阳县令时,他还耕于民,(开恳黄河滩地分给农民),实行仁政,爱民如子。王言作为一个小小的黎阳县令,能做到还耕于民,爱民如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王言的长子王彻,同光三年,(925年)进士第一。天福二年拜左拾遗,(向皇帝规劝过失,荐举贤良的官员)。他熟读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文章书法名冠天下。

王祜的事迹前面已经说过了。重复一点,王祜是三槐文化的创史人和典型代表人物。王旦也是三槐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

 可见三槐文化名扬天下,三槐文化贯穿于整个大宋王朝三百二十年,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所有大宋文化的领军人物都与三槐人物有关联。如赵匡胤,赵光义,真宗,仁宗,徽宗,高宗等大政治家大文豪,大诗人如冦准,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他们代表了大宋文化,因此三槐文化是大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开封学术界,历史学界有有一定的看法,认为一提大宋文化,就是杨家将,包公。实际上杨家将在历史上就是杨老令公,杨延景,杨文光三人,其它的都是演义。包拯两次任开封府尹只一年多的时间,并不存在七俠五义。大宋文化实实在在的主体是三槐文化。三槐文化是由很多人和事组成的。如果宣传大宋文化就搞演义,那就偏离了方向。

 三槐文化在两宋王朝320年有巨大的影响。包拯,杨家将代表了老百姓的心灵和呼声。武将不惜死,文官不爱钱,只代表了一个方面,而三槐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王旦病逝,真宗罢朝三日,亲自吊唁。仁宗下诏配享真宗庙庭,欧阳修親书《太尉文正公神道碑铭》,苏东坡的《三槐堂铭》都充分说明了三槐文化在宋代的份量。

 南宋抗元民族英雄,状元宰相文天祥起兵抗元。庐州(今赣南市)第一大姓王姓,(今有70多万人),纷纷参加抗金大军。宋祥元年,(1827年)文天祥兵败,被押到燕京。元佑二十年(1283年)文天祥遗体从燕京运回吉川安葬时,家乡父老鞠躬焚香,顶礼膜拜,悲痛哀悼。文天祥的老师王幼孙用血泪写下了《祭文丞相信国公归葬文》。此文被文、王两家都收入自己的家谱。

2015年上演的电视片《鉴史问廉》有这么一句话:以王旦为首的冦准、欧阳修、范仲淹、包拯、王安石等十大名相,將北宋经济、文化和社会推向繁荣。并赞说:王旦相国,震古烁今。可见三槐文化的影响有多大,有多深。只是我们宣传不够,

 五   三槐文化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三槐文化则是中国优秀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三槐文化并没有过时,今天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槐文化归纳起来就是两风,就是家风、政风。就是勤俭持家的家风,清政廉洁的政风。另外还有重视教育,积极向上的追求。这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都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作用。

第一,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去了,道德却下滑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十年改革,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后来他又补充说,我说的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由于这些原因,有的官员的人生观,道德观偏离了方向,利用手中的权力大量谋取私利。出现了象周永康,徐泽厚这样的大老虎。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小贪官。有人说这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如果你屁股揩得干净,想牺牲你他也没有办法。纵观三槐王氏的领军人物,王旦、王素、王质、王巩哪一个不是两袖清风?如果周永康徐泽厚他们都能向王旦他们一样清政廉洁何至于被送上断头台?或者是长期蹲在监狱里。所以党风廉政建设,三槐文化的政风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

第二  人生要有梦想、理想,要有追求。王祜手植三槐,梦想后世必有为三公的。梦想果然成真,王旦成为宰相。今天我们作为平民百姓,也要有自已的人生追求。正确的、科学的理想,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有理想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才会得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如果一个人沉溺于酒色娱乐,整天上网一或麻将,就会丧失意志。就不会有大的作为。

第三,辩忠奸,明是非。王祜以百口之家担保符彦卿无罪,王素的直言劝阻,王质不怕牵连,为范仲淹送行。这些都说明他们能辨忠奸,明是非。这些都是从官为政的好品质,也是择友交朋的好品格,值得我们学习,有的人由于交友不慎,不明辨是非,结果误入歧途。

第四,忧国忧民,忠孝兼备。所以我们要象王祜、王伦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祖国的发展。我们国家这些年发展很快,但国内外矛盾很多,中美贸易战很激烈,台独、港独十分狂妄,我们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国分忧,为国贡献。

第五  学习继承勤俭持家的家风。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虽然上升为第二大经济实体,但人口多,人均数量不多,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三槐文化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不当之处,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