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当前位置是: > 族人时空 > 2011年王姓懋公支系宗族联谊会活动报告

2011年王姓懋公支系宗族联谊会活动报告

编辑:王雄琥 时间:2012-05-11 点击:

各位宗亲:

     值此祭扫祖墓,缅怀先人的时节,我们又相聚在一起了。借此机会,我受懋公支系宗族联谊会的委托,代表懋公支系宗族联谊会向大家报告一年来宗族联谊会的活动情况,以及提议一些本支系族人应该思考和着手解决的事宜。

    一、一年来联谊会组织族人开展活动的情况

   (一)组织整理人编《三槐王氏大总谱》材料。现在全国乃至海内外各姓氏族人乘着太平盛世,纷纷研究族史、完善家谱、光宗睦族。其中,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及中华王姓大成总谱局,也拟从编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以及和派王氏与寻源王氏等各大支系世系总谱入手,最后编纂形成中华王姓大成总谱。计划于2011年底前编纂完成《太原王氏大总谱》和《三槐王氏大总谱》。

    根据历代先祖的传说、以及玉林祖公留下的谱稿和有关族史资料的显示,可确定(详见《关于滇黔地区王姓懋公系三槐王氏第十四世孙的确定意见》)我们懋公支系应属于太原世系三槐王氏,只有懋公前两代祖人的名讳与身世尚未考证清楚。因此,我们通过广泛征求族人的意见、以及经宗族联谊会理事会讨论,决定向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三槐王氏总谱编撰委员会申请,将本支世系先行入编三槐王氏大总谱,往后继续查访考证懋公前两代祖人的名讳与身世。于是,联谊会自2011年2月19日发出通知,组织启动编撰整理材料,并于4月初完成初稿后,又分别于4月、6月两次组织修订。向三槐王氏总谱编撰委员会较为规范完整地编撰呈报了本支系自懋公起至清朝末前出生历代先祖的世系资料。正如王听兰在报告中说的:“以明代懋公为始祖的修谱委员会,根据中心布置,组织强大的力量,短期内整理出其本符合入编要求的世系图和行传表的入编资料。”继后又分别通过委托代表前往、利用网络传递、电话沟通等途径进行校改。

   (二)隆重组织了2011年清明祭扫祖墓活动。我们支系是一个源远流长,枝繁叶茂,已有族亲数万余众的宗族群体。然而却散居于云贵川三省八九个县市,不言聚集各房各支族人代表,就是聚集当地族众一起祭扫祖墓都难,去年在联谊会的精心组织下,得到了各房族人代表的积极响应,清明时节数以千计的族人纷纷聚集祖墓地,集体以较为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祭扫活动,这可谓是前所未有的。

   (三)委派代表出席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2011年年会,同时开展寻访懋公上源活动。去年5月7日至19日,我们委派了王万奇、王万鹏、王万忠等三名宗亲为代表前往浙江的湖州、宁波等地,一是参加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年会,积极参与讨论审定《三槐王氏大总谱》稿;二是利用会议之机,接触并向各地王姓族人散发寻根访源求助涵,进行寻根访源活动;三是继续前抵宁波,就寻找王应麟后裔,查证王应麟曾孙王懋孙于谱上之记载情况进行查访活动。

   在联谊会及其部分族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虽然按相关规定和要求,于去年4月初整理并向《三槐王氏大总谱》编纂委员会报送了世系材料。但因是通过网络与邮件传送,始终难以得知入编的具体情况,加之由于时间和力量有限,所报材料中错漏也不少。因此,根据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2011)年会的其中一主要议题是讨论审定《三槐王氏大总谱》稿,为进一步了解掌握我们世系材料的入编情况及其进行一些必要的校对修正,我们联谊会特委派三位宗亲前往湖州参会。

   在讨论审定《三槐王氏大总谱》稿,以及校对我们的世系材料中,三宗亲怀着尊宗敬祖的深情厚谊,认真负责,深入细致,就我们世系材料的入编问题,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

    查寻考证懋公上源的问题,虽然之前我们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收获。但参加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年会的代表不但人多,而且来自全国各地,所以我们认为利用会议之机,广泛接触王姓族人,并采用向他们散发寻根访祖求援涵等方式,进行寻访活动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所以,这次三位宗亲不怕路途遥远,携带不便,带去了一百多份致全国各地王姓族人的寻根访祖求助涵,向与会者发送及进行寻访交流。

   根据玉林祖公留下的谱稿,其中有一部分说我们是俊仪王氏王安道的后裔,即安道—晞亮—撝—应麟/应凤—良学—文远—懋孙—……。这里提出了王懋孙即王懋的问题,需要查找到王应麟的后裔,查看他们的老谱是如何记载王懋孙的,王懋孙是否有于中晚年外出未归的事实依据。

    这次三位宗亲到湖州,已临近宁波。所以,我们同时也就委托他们会后继续前往宁波,对这一线索进行寻访调查。三位宗亲不辞劳苦,几经周折,找到了王忠苗、王忠福兄弟作向导,寻访了宝同村很多的王姓族人,也到了应麟公的墓地、铁佛寺、天一阁档案馆等处,一一进行查访,最终对这一线索有了一个结论,为我们寻访懋公上源又完结了一个心愿。

    三位宗亲经过这次出访调查活动后,结合其自己的经历感受,联系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背景,针对我们族史文化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1、应抓住时机,盛世修谱。2、数字化、网络化体现了当今科技水平。用于修谱,十分便捷,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利用人才。3、查找懋公上源,我们已经尽力,肯定和否定的结果都是结论。宁波线索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应予否定,其它线索建议暂不再派人查证。

    总之,为了弘扬和发展族史文化,完善家族事宜,三位宗亲克服路遥酷暑带来的种种困难与劳苦,历经数省,辗转各地,很好地完成了族中所赋予的重托,此行此举实当为我们懋公支系族人世代不忘!

   (四)尽力开展激励求学、慰问老弱、帮助抗灾排难等活动。为激励族人积极进取,兴旺发达,我们始终遵守章程,坚持原则,尽其所能,对求学上进的典范进行鼓励,对遭遇灾难的对象实施帮助。今年高考中我们支系有王健等近十名考生以较好的成绩考中了相应的大学本科院校,联谊会均分别给予了奖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八十五岁高龄的理事长老人家,还自泼机至镇雄、镇雄又至花朗,辗转百余里亲自将联谊会的奖励之意、慰问之情送达了王健家,其左邻右舍无不为之称赞。

   (五)尽力开展寻宗联谊与帮助王姓族人寻根活动。寻根溯源,乃尊宗敬祖之行。一多年来,我们始终是饱含一颗赤城的尊宗敬祖之心,利用其所能利用的条件,不惜财力物力及其精力的付出,为寻找懋公上源及其同宗支系广泛联谊,为帮助其他支系后裔寻源寻宗尽心尽力。

   除前面所说到的利用“中心”年会之机,委托三位宗亲接触并向各地王姓族人散发寻根访祖求助涵,继续保持和加深与各地王姓友人的联系,进行寻源访祖活动外,我们前几天还借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华王姓大成总谱局主编王听兰老先生来镇雄走访调研之机,组织镇雄王姓部分支系的代表进行了调研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我们镇雄王姓大支系懋公后裔家族的方范,也得到了王听兰老先生的充分肯定和由衷赞叹。还有就是一年来我们任然一如既往的几度反复利用中华王氏网平台为:

    一寻懋公的准确身世及其上源情况;

   二寻懋公之次子王定坤(据说是流散入贵州,后一直不知情况)后裔的情况;

   三寻懋公之五世孙王在用(约于1560年左右,与其母一起迁居云南曲靖东正街,其后一直未与老家联系)后裔的情况;

   四寻懋公之十世孙王仕睿(据说是迁入四川泸州小市回龙场)的后裔情况;

    五寻懋公之十四世孙王永育、王永德、王永和、王永宽、王永卿、王永贵等六兄弟携家带口于1834(道光13)年12月迁入蒙自,现在他们的后裔情况;

    六寻懋公十三世孙王裕泰之子王永福(官名王占鳌)〔出生于毕节王丰屯,迁居湖南,在湖南武刚剿贼立功,调任福州职〕的后裔情况;

    七寻懋公十二世孙王泽金(号德润)之子王新和(出生于毕节王丰屯,迁居云南昭通北门武庙坎下,同胞兄王新惠及妻陈氏迁居在毕节东关桥,王新礼(号树勋)迁居长地埂,下落不明,王新仁不知去向)的后裔情况;

    八寻懋公十二世孙王泽淮之子王都泰(出生于毕节王丰屯,迁居四川)的后裔情况。等等。登载寻根寻宗启事。

同时,我们联谊会的成员及不少族人总是时刻不忘关心关注族史文化发展,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之机及条件努力致力于族中事宜。比如去年一度时间王有剑宗亲到文山出差,一下车首先想到的就是打访懋公之十四世孙王永育等六兄弟的后裔的情况;王万良、王乐渊、王万忠等宗亲总是经常谈起若是我们支系要修家谱也好,要建祠堂也吧,自己都一定在资金上鼎力赞助;去年七里理事长老人家为贵州毕节的王绍华等一行七八人的来访,进行了私人接待和寻访帮助。等等。通过这些努力,已获取到了不少的情况。比如彝良的王瑛公支系后裔和重庆市铜梁县平滩镇千佛村王国泰支系后裔都分别和我们进行了有关联系,其结果有待进一步查证。

   (六)积极开展联谊活动,不断促进族史文化发展。值此太平盛世,各派各支系族人都在纷纷进行着族史文化活动,我们联谊帮助他人,实质也是在方便自己。所以我们一有机会都始终不忘进行横向的和纵向的联谊活动。如值尚明公支系族人为寻找到其上源,并基本理清世系之际,成立了宗族会,我们亦向他们送去贺信,表示致贺致喜。

    与此同时,在一年多来的活动中仍然使我们感到问题很多、压力很大。一是部分族人对发展族史文化的理解认识不够,以致关心支持家族事宜,重视族史文化、族源世系的氛围不浓;二是我们开展宗族事宜,发展族史文化的力量十分薄弱,条件十分欠缺;三是我们发展族史文化、致力族源世系活动的宣传很是滞后。

    二、对联谊会今后一段时间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努力配合总谱局做好世系入编《三槐王氏大总谱》工作。自我们组织世系材料入编《三槐王氏大总谱》后,去年十二月十二至十五日,总谱局最后进行面对面校对定稿工作,我们抓住这次机会,委托在江苏无锡工作的王晓波宗亲,代表我们支系亲临现场,对支系世系材料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校改。前几天,我已再次与《三槐王氏大总谱。上集》的打印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有关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今后我们任需不断努力,多方关心关注《三槐王氏大总谱》的定稿、出版与发行。

   (二)加大力度、众族行动、多渠道开展寻找散失宗支活动。对开展宗族事宜及其发展族史文化的重视与奉献,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今天的对开展宗族事宜和发展族史文化的工作与付出,功在千秋,将惠及同宗世代后裔。尽管我们的许多散失宗支他们无动于衷,但我们要继续不惜代价寻找查访他们,以便尽可能完善我们懋公支系的传承世系。

  (三)借助今天的有利时机和条件,修缮支系族谱。就“家谱”的基本含义而言,是记载其本家世系源流、传承行述等族史文化的书物。我们虽然得益于之前数辈族亲的不断努力,经过千辛万苦,几度修编,为我们造下了较好的家承谱本,但是针对我们家族的情况,发展至今天,又明显地显现出了一些重要的缺陷和不足(如懋公以上百余代先祖的世系与行传情况均无记载、修订谱书后才归宗的应昌公支系、国泰〔登榜〕公支系未入编、以及后来才发现的错漏情况的更正等等。还有就是在书的表现形式上,与今天总谱局集众家之长所推出的“一图”套“一表”的模式相比,也是明显滞后了),就这些缺陷与不足,我们目前已拥有了一定的资料,赢得了有利的时机,基本具备了补充完善的条件和能力.所以我们应该乘势进行修缮,这既是我们懋公后裔兴旺发达的体现,也是我们不失时机为子孙后代树立尊宗敬祖表率的行为。同时,中华王姓大成总谱局也有要求,要求各支系尽量编撰好标准的支系谱本,以便总谱局一并收录进大成总谱之列,可供整个中华王氏族人交流借鉴。就此,我们宗族联谊会恳请各位有识宗亲,尽其所能行动起来,有钱的捐赠钱,有资料的奉献资料,有力的出点力,趁着这大好时机,完成这修缮族谱之愿。

   (四)切实宣传族史文化建设的春天形势,尽力维护和发展宗族联谊会,不断推动我支系家族事业的向前发展。今天我们的国家置身于太平盛世之中,无论是从国家法律、政策的角度,还是从贯彻落实党的方针目标上,都要求我们去努力弘扬族史文化,发展族史文化。温总理曾经说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然而,在我们支系族人中还有许多有能力有条件的宗亲是茫然的、消极的、漠不关心的,不言适当致力于族史文化建设,甚至对别人进行族史文化事宜也好像有些歧视。所以,我们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加强对族史文化事业的宣传,力争有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我们的族史文化事宜。要开展家族事宜就需要有一个组织来领导和组织行动,现在我们已经成立起并着实地发挥了作用宗族联谊会,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我们希望广大的宗亲都加入到其中来,让我们一起为发展懋公支系的家族事宜尽一份责任和义务吧!关于入会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我在这里也有必要作一些说明,……我们打算今后举办一份懋公支系宗族联谊会通讯的会刊,通过它来通报家族事宜、传播族史文化、沟通族亲思想,联谊血统感情。具体操作打算是办刊经费(稿酬不计)从会费中列支,刊期为季刊,发行面对会员,刊容为16K20页双面印刷本,其他事宜交由联谊会决定。

    各位宗亲,最后我想说: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文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份,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建设和谐社会也起着很大作用”。2010年,国家又制定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因此,全国乃至海内外各姓氏族人都乘着太平盛世,纷纷研究族史、理清世系,完善家谱、光宗睦族。

    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群体中,王氏宗族以人口众多跃于百家姓氏之首,堪称中华第一大族。王氏子孙之所以兴旺发达,主要就是秉承祖先顽强的生命力这一血源基因。由于人口的兴旺,导致王氏子孙精英无限,人才辈出。没有各姓氏家族的和谐繁荣,就没有国家的和谐繁荣。在中华奋起腾飞,欣欣向荣,共建和谐的今天,王氏子孙已经成为其中的一支强劲之旅,在国家各个领域顶起一片天地,为宗族搏来无限的风采和自豪。

    然而,由于历代战乱以及沧桑变迁的原因,导致王氏子孙四处迁移散居,在历史文化方面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缺陷和遗憾。祖居何处?根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成为务求搞清的头等大事。我们懋公后裔家族更是如此,不应该再是一个历史文化、世系传承模糊的宗族。我们不可能再置身于过去道听途说的迷盲之中,而应该去找出根据,正本清源,还族历史文化、宗族世系的一个真面目,并展现我们支系族历史文化、宗族世系尊容。

   无论时代的风云如何变幻,宗族的历史文化将永远是不可遗弃的传家之宝。不少人事业有成,日进万金。可是,如果因为拥有就忘记自己的宗族,忘记自己的祖根,忘记自己的血源,那根本不配称之为完美的人生。因为,高尚的美德和情操是权力和金钱难以取代的,只有爱心才是一个人永恒的自尊;只有勿忘血源、情系祖根,关心家族,才能让一个人真正体现爱国尽孝,不辱人生的价值。倘若是一向利令智昏,只顾自己的眼前,没有尊宗敬祖的德行,那人生将会变得枯燥乏味,被人唾弃。假如是把自己那些大量浪费的时间和金钱挤出一点点,投放到宗族事业上,那你就会建成功德一件或数件,惠及族人和子孙,也就会获得真正其乐无穷的感受。

    勿忘血源、情系祖根,热爱祖国,关心家族,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民族美德,也是每一个王氏子孙的道德标准,更应该是我们懋公后裔做人准则。王氏宗族既然是中华第一大族,王氏子孙就应该更具有尊宗敬祖的风范。同样,我们懋公支系既是一个源远流长,枝繁叶茂的大家族,那么属于懋公后裔的每一个族人又怎能失去这一风范呢!否则,将被外族耻笑,成为弃忘祖宗的罪人。

     所以,我代表懋公支系宗族联谊会诚邀各位宗亲,积极行动起来,为不断发展我们族史文化和宗族事业,尽自己的所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