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当前位置是: > 宗族文化 > 王景祜关于编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论述

王景祜关于编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论述

编辑:王景祜 时间:2012-05-16 点击:
王景祜关于编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论述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网编者按:世界王氏宗亲联谊网华东论坛版主王景祜先生,为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写的《关于编撰《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论述 》 一文,主题突出、论据有力、涵盖面广、分析到位,是一篇关于研究当前撰写谱牒的难得好论文,特荐于此,以餐姓氏谱牒的研究与爱好者。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定义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是下列所有谱牒信息的总和:
     1,在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领导和组织下,采用标准化、规格化和网络化的高科技手段,编撰而成的数字化总谱谱牒信息(包括:太原王氏大总谱、琅玡王氏大总谱、三槐王氏大总谱、开闵王氏大总谱、和派王氏大总谱、寻源王氏大总谱及其文化卷)等的电子版和文字版谱牒;
    2,在境内外各地采用上述相同方法编撰而成的,储存在统一数据库中的,所有中华王氏各支系和支派的谱牒信息。
    3,目前暂时尚未采用上述手段,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必将采用和归纳到上述统一数据库中去的所有中华王氏谱牒信息。
    由此可见,中华王氏大成总谱局所编撰的各种数字化大总谱,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它们起着纲领性和导向性的作用。所以,在这种纲领性和导向性的总谱封面上,应该标上“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的字样。

     全国近一亿王氏人口的组成和目前状况分析
     要编好《中华王氏大成总谱》(以下简称:大成总谱),必须做好两件事:
     1,追根寻祖----包括:发祥世系﹑后续世系及其派系﹑派系的分布状况等:
     2,逐步引导目前全国近一亿的王氏人口逐步纳入大总谱中。
    第一件事,我们目前正在进行中,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以扩大战果。其目的在于把全国王氏的发祥世系﹑后续世系及其派系﹑派系的分布状况调查清楚,并梳理分明,以供追根寻祖者有根可寻,且方便找到;
    第二件事,我们目前还没有考虑,尚未进行。这件事不仅工作量大难度高,而且意义极为重大。请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编撰的大成总谱,没有将近一亿的王氏人口参与,或只有极少数人参与,我们的大成总谱还有什么意义?换句话说,《大成总谱》就不成其为《大成总谱》,充其量只能算一本《王氏历史》书。如果我们要编撰道道地地的《大成总谱》,就非把目前全国近一亿王氏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都编入不可。
    而要把全国近一亿王氏人口编入谱中,我们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这近一亿王氏人口的组成和目前状况进行分析:
    A.组成分析
     ⑴性别比:根据自然规律,在这近一亿王氏人口中,近一半为女性;
     ⑵年龄比:近一亿王氏人口的年龄百分比如下:
     ① 儿童:15%左右;
     ② 少年:15%左右;
     ③ 中青年:60%左右;
     ④ 老年:10%左右。
    即使在10%的老人中,由于下述的原因,很少有人熟悉家谱的。更不用说中青年和少年儿童了。
    ⑶ 近一亿王氏人口的出生时间百分比如下:
    解放前,全国人口为4亿5千万。到目前为止,就算一个也不死,在13.2亿人口中,只占34%。也即66%人口是解放后出生的。以我家为例,解放前有9口人,目前只剩3口人,死了2/3。全国4亿5千万人,算他死去一半,还剩2亿2千5百万。只占全人口的17%。也即83%人口是解放后出生的。
    B.目前状况分析
    ⑴由于按传统的家谱概念,女性是不能入谱的。因此,近50%的女性人士对编撰大总谱,理所当然不感兴趣。
    ⑵占30%左右的少年儿童,根本没有家谱意识,当然没有入谱要求,完全听从家长意志。
    ⑶占60%左右的中青年,忙于考学位,争岗位,急于解决就业问题,前途问题和婚姻问题,几乎没有功夫顾及家谱问题。因为编撰大总谱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毫无关系。
    ⑷占10%的老年人,绝大部分不感兴趣,因为追根寻祖无从着手,既不会电脑,更不会上网。我的邻居有一个近80岁的王老师,子孙满堂,但是不知道自己的祖籍在哪里。连他都不知道,下面儿孙怎么知道?我又有很多王姓同学,都在70岁以上,几乎对修谱都不感兴趣。我为什么感兴趣?因为我的父亲生病,1945-1948年间在家里养病。有空才研究家谱,当时我才13-14岁左右,在旁看见过我父亲研究的家谱。我有一个粗的印象,所以到上海图书馆和宁波天一阁查阅时,一查就查到了。如果我的父亲不在家养病,我就不可能看到家谱,脑子里就没有印象。我也无从查起,当然也就不会感兴趣。
    ⑸解放后,运动不断,哪有修谱的可能?直到最近几年,才听说有个别几家在修谱。即使解放前,由于成年累月的战争,人民生灵涂炭,也很少修谱。我们宁波假山王氏的最近一次修谱,是在民国17年(公元1928年),至今已有80年。可见,在现有的人口中,很少有人参与过修谱,对家谱基本上没有认识。
    从以上分析可知,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以及在我们周围所有关心中华王氏大总谱编撰的仅仅是很少一部分人。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大课题:如何把近一亿的王氏人口动员起来?参与进来?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我们所编撰的大成总谱就失去意义,即不成其为大成总谱,最多只能算一本“王氏发展历史”书。
        今后必须采取的措施:
     1,在研究中心专门成立一个小组,暂时定名为“归顺研究小组”(以后视具体发展情况再进一步修改)。专门来研究,制定归顺的方针政策,制度和手续等等。待研究中心年会上讨论通过后执行;
     2,加强宣传力度。不仅要继续办好网站,而且还要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刊登广告。宣传编撰大总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允许女性,以及选择母姓的女性的子女入谱;
     4,领养子女,既已由王氏家族领养,就应该成为王氏家族的一员,也应允许入谱;
     5,放宽归顺条件。尽可能要求他们提出归顺者的传承一线图,但如果经过努力,仍无法提供时,可只提供一个大概,就可以归顺;有的连大概也提不出,可以在总谱的范围内,自由选择,就近归顺。(血缘争议,另题说明);
     6,要包容不同意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编撰好大成总谱。不能发表排斥异己的言论。

     第二十三对是一对性染色体
    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含有一对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者则发育成男性。这样,对于女性来说,正常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是XY。
    其中,Y染色体只能由父亲遗传的儿子,不能遗传给女儿。
这就意味着,女性细胞分裂产生的卵子都含有一个X染色体;男性产生的精子中含有一对X染色体,而另一半含有Y染色体。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上携带着遗传基因,上面记录着父母传给子女的遗传信息。同样,当性染色体异常时,就可形成遗传性疾病。男性不育症中因染色体异常引起者约占2%~21%,尤其以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多见。
    1956年庄有兴等人明确了人类每个细胞有46条染色体,46条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配成23对,第一对到第二十二对叫做常染色体,为男女共有,第二十三对是一对性染色体,为男性专有。
    由于Y染色体的特殊性,在分子人类学等诸多先进人类学分支上也作为一种寻找世系的手段,例如Y-SNP,Y-STR检测等,目前在这方面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上海复旦大学李辉博士,文波、金力先生等人。王传超同志,目前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

     关于血缘混杂的问题
   对于允许领养子女与上门女婿入谱的问题上,可能会有不少人士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做就混杂了我们王氏的血缘关系。
   其实,纯而又纯的王氏血缘早已不存在,血缘的掺混不是由于允许领养子女与上门女婿入谱才发生的。古时候,在交通十分不发达,只能在同一个村庄内通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维持纯而又纯的血缘;但是,这种纯而又纯的血缘,十分不利于人们的智力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交通日益发达,打破了闭塞的同族人士通婚现象后,人们发现血缘的掺混十分有利于人们智力的提高。因此,当进入文明社会后,干脆明文规定:禁止近亲通婚。这就是说,血缘混杂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有此可见,以“血缘掺混”为理由,来反对领养子女与上门女婿入谱是不对的。

    关于“自由选择归顺”和“文化认同”
    为了解决当前绝大部分王姓人士,因找不到祖籍(或派系),不能加入大总谱的事,我曾提出:对于经过最大努力,仍然找不到自己祖籍的王姓人士,应允许他们就近自由选择入谱。当时,我只是从感性上觉得这样做比较合理,但说不出什么理论依据
    在有一次年会上,听了中华大族谱协会常务理事彭堂华先生的发言后,很有启发,他提出的所谓“文化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我的“自由选择归顺”论,提供了十分有力的理论依据。
    我们不妨用具体数据来进行一下计算:
    我们中华儿女,不管你姓什么,都异口同声地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黄帝和帝后两个人是不可能生活的。既然称得上“帝”,那么被他统治的老百姓总得有万把人吧!彭堂华先生说,当时全国只有十万人口。我说得保守一点,算他10000人吧!那么,除去黄帝和帝后两个人,其余为9998人。
    根据自然法则,人的生殖能力以及要求繁殖后代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平等的。那么,黄帝和帝后可以繁殖后代,其余的9998人也能繁殖后代。这样一来,
    当前的中华儿女是黄帝和帝后的后裔的概率为:2/10000 = 0.02%
    当前的中华儿女不是黄帝和帝后的后裔的概率为:9998/10000 = 99.98%
    如果按彭堂华先生说法,以当时全国十万人口来计算,上述概率相应改为:0.002%和999.98%。
    尽管我们是炎黄子孙的概率如此之低,我们还是坚持说自己是“堂堂的炎黄子孙”,这就说明了:我们作了多么坚定的选择呀!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认同”,不是“血缘认同”。
    在当前,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追究我们的真正的血缘祖先是谁?
    在编撰王氏大总谱时,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绝大部分王姓人士已经再也找不到自己的祖籍了,当然也可以采用“自由选择归顺”或“文化认同”的方式,加入到大总谱中来。

     随生产力的提高而引发的几种现象
    由于家谱属于历史范畴,因此就不得不涉及推动历史前进的生产力的问题。随生产力的提高而引发的与修谱有关的现象有几种呢?
    1,人口迁移频度加剧——从而出现“貌似衰落,实际兴旺发达”的现象——导致追根寻租困难;
    2, 人口出生率下降;为了生到一个男孩,接连不断的生下去的现象基本消失;
    3, 当出现人口零增长时,有时会产生领养子女的现象;
    4, 男女平等——子女有自己的姓名权(人权的一种);
    5, 血缘混杂速度加快。
    以上五种现象逐步导致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式管理模式的解体。但是,氏族式管理模式的解体不等于我们不需要纪念自己的祖宗,也不等于不需要记录我们家族的发展史。对此,我们必须辨证地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特别在当前社会里,编撰大总谱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创建和谐社会和祖国统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编撰大总谱时,必须体现时代特征,反映出上述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而引发的五种现象。
     那么,如何来体现时代特征和反映五种现象呢?
     必须采取以下四个措施,才能解决问题:
    ⑴确立一条原则:编撰的大成总谱不能与国史和国法相矛盾,如果发生抵触,必须服从国史或国法。国史是指:经历史学家认可的,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家历史书中所讲述的国家历史;国法是指: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4月28日修订,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通过);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1985年4月10日颁布,6届全国人大第3次会议通过)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8年11月4日修订,9届全国人大第53次会议通过)。
    ⑵允许女士及其选母姓的子女入谱;
    ⑶允许领养子女与“上门女婿”及其子女入谱;
    ⑷对经过最大的努力,仍然找不到自己祖籍(或派系)的王姓人士,允许他们自愿就近选择入谱(履行必要的归顺手续)。